当前位置:首页 >>履职建言 >>提案建议

关于加快发展兰州市县域经济的建议

发布时间:2017-12-27 12:03:00 人气:152

      加快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课题。县域经济是城乡统筹发展的纽带,而城镇化又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我国已将发展县域经济作为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区域经济协调的有效途径。现阶段,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在全国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推进的新形势下,把加快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与推进城镇化进程有机结合起来,以县域经济的发展来推动城镇化进程,促进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是一条符合我市实际的发展路子。 
      近年来,我市所辖永登、皋兰、榆中三个县区在相关政策的扶持和兰州市经济上的强大辐射力的带动作用下,经济发展稳步推进,综合经济实力总体都保持两位数的增长。调查结果显示,2006年,我市三县总人口数112.7万,生产总值合计81.84亿元,同比增长12.2%,占兰州市生产总值638.47亿元的比重仅为12.88%;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7095亿元,每个县平均0.9032亿元。2007年上半年,三县生产总值达到42.57亿元,同比增长12.06%。从我省县域综合竞争力的排序来看,三县的县域综合竞争力平均得分处于上游区,县域经济发展势头良好,但与全国大多数省份相比,我市县域经济的平均规模距全国的平均规模还有一定差距,人均生产总值、人均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分别相当于全国县域平均规模的75.66%、66.99%。连续几届的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结果显示,我省只有玉门市进入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位列第57位。我市三县距全国百强县和西部百强县的平均规模差距还很大。
所以,在看到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市县域经济发展还面临着不少的突出问题:
         一、对县域经济在统筹城乡发展中的战略地位认识不高。有人认为,城乡差距拉大,主要原因在于城市发展不足,试图通过城市的单方面加速发展来“拉动”县域经济的发展,而不主张加强县域经济的发展来“推动”城市经济的全面发展。“拉动”和“推动”是对统筹城乡发展动力机制设计的两种战略思路,二者有着本质上的差别,其实际效果也会截然不同。如果以这种思维定势为主导来制定城乡统筹发展方案,必然会丧失县域经济发展的大好机遇。
      二、对县域经济发展的规划定位不够清晰。三个县在利用当地比较优势,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形成支柱产业以带动整体经济发展的规划定位方面模糊不清。突出表现在招商引资对引资项目的选择是以通过“环评”为标准,不考核该项目如何利用及发挥当地的优势,如何支撑或扩大当地特色经济的规模。加之,招商引资面临的困难很大,导致一些有投资意向的高耗能项目无法立项,无法引进,最终导致产业聚集的效应也难以体现。
      三、经济增长的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在工业方面,三个县的地方工业缺少科技含量高,大多企业都以传统的资源初级开发为主,呈现出“高耗能、低效益”的经济运行模式。受国家清理高能耗高污染行业的政策、差别电价和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的影响,资源的节约及有效利用有待加强,节能减排任务艰巨,环境保护压力加大,面临着新的调整和激励的市场竞争。在农业方面,一是产业化程度偏低,规模分散,没有消化吸收农牧产品的支柱产业,农产品深加工产业严重不足。二是农业发展投入不足,基础薄弱,农民组织化程度还较低。在第三产业方面,服务业总量和水平都比较底,服务业的带动性不强。
      四、财政收支矛盾比较突出。三个县的地方财政总量偏小,一般预算收入占地区性财政收入也较小,基本还处于“吃饭财政”的状态,要依靠中央、省、市财政转移支付才能维持正常运转。眼下普遍面临着必须主要依靠自身努力消化许多刚性财政支出的压力,这在一定程度上更加剧了县级财政收支失衡的矛盾,导致经济社会发展的调控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较弱。
      五、协调发展的任务还很艰巨。一是企业改制难度较大。二是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融资难度大。三是城乡居民收入渠道比较单一、缓慢。四是城乡社会保障差别明显。五是有些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个别地区的教育、卫生发展速度相对缓慢。
为此,我们建议:
      一、提高县域经济在统筹城乡发展中战略地位的认识,准确定位,科学规划。由于我市三县县域所特有的地理、地质及风俗习惯和文化差别,造成三个县的经济发展水平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因此,要根据地域合理分工的原则,发挥地域优势,因地制宜,制定出符合三县县域实际情况的总体发展战略。坚定不移地把发展工业放在牵动全局的战略地位,确立“工业强县”战略。在发展资源型工业的同时,大力培植和引进高技术产业企业,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化结构。在农业结构调整方面:一是以市场为导向,整体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使农业产业化基地不断扩大。二是以资源分布和地理环境状况,打造农业特色经济。三是发挥专业部门优势,充分调动农村进行农业产业化的积极性。四以“公司+基地+农户”的联动模式,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
      二、建立健全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财政、税收政策体系。一是积极争取国家有关扶持资金支持。二是完善地方税收体系,切实加大对县级财政一般性转移支付力度,增加县乡财政收入。三是进一步加快多元资本投入、市场化运作的各县信用担保中心的建设步伐,争取更多的金融资金,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引导乡镇企业进一步集聚,促进财源建设。四是坚持市场化的改革方向,充分发挥政府财政性资金的导向作用,逐步形成城镇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化格局。五是加快农村信用社改革,落实好支持农信社改革和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六是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中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为壮大县域经济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三、加强招商引资环境建设,放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一是加强县域非农建设用地管理。树立规划和计划用地意识;从长远发展出发,重新修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简化用地审批程序,增加年度用地计划指标。二是简化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的程序。对一般招商引资项目实行“绿色通道”;对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实行“星级绿色通道”;对重大建设项目实行“过站式”优质服务。三是转变观念、提升政府的服务性职能。各政府部门树立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服务意识,把管理寓于服务,规范其经营行为,对其创造良好的外围环境。
      四、尽快制定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加快城乡统筹步伐的指导性文件。目前,许多政策已经明显不适应县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建议市委、市政府尽快制定《关于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的指导意见》,明确县域经济的基本内涵、重要地位,将科学发展和建设和谐社会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基本目标和原则;对县域经济发展实行分类定位、分类指导和分类支持,明确对县域经济的扶持政策;明确县域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设想和要求,制定土地供给保障措施、农业产业化用地和建设用地政策,等等。此外,还应进一步明确支农、惠农金融政策,建立鼓励金融机构投资于县域经济的激励机制,出台进一步发展农业保险的配套政策等。